昆明市商务局 swj.k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763872595-202212-402991 主题分类: 2022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 2022-12-02 15:31
名 称: 关于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013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关于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01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12-02 15:31 浏览次数:69
字号:[ ]

郭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15分钟智慧社区经济的建议》提案收悉,您的建议对促进社区商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我局正在开展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不谋而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1号)、《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3年促进社区商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商办建函〔2013〕851号)和《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2014年十项惠民实事任务分解〉的通知》(昆办通〔2014〕10号)文件精神,昆明市加快推进商业服务示范社区建设工作,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2014-2015年在主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共计打造了19个集聚效应显著、业态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一刻钟”商业服务示范社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打造更为方便居民的智慧社区成为一种趋势,因此,2016年商业服务示范社区建设顺应这种趋势,加入了互联网应用模式,统称为“商业服务智慧社区”。2016-2018年在主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共计打造了11个商业服务智慧社区。5年来,共计打造了30个商业服务示范社区、智慧社区,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及经验。

(二)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印发实施方案

2021年度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建设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城市街巷更有烟火味;2022年3月22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昆明市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等,开展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相关工作。

(三)社区便利稳步发展

截至目前,昆明有之家便利等10余家大型连锁便利店企业、1583个连锁便利店,其中24小时便利店585个。社区便利店搭载简餐制售、常用药品经营、生活缴费、福利彩票、打字复印、洗衣家政、物流终端等服务取得一定成效,90%以上的便利店实现了O2O 模式,物流供应链成本进一步降低,消费环境和服务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快捷的基础购物服务。2021年11月,国际知名便利店 7-Eleven 在我市落地,目前已开店18 家。

二、下步工作重点

(一)优化网点布局。推进便民生活圈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强统筹设计,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围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明确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与居民数量、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要素相适应。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在商业网点较少的区域优先布局连锁便利、社区餐饮、养老服务等业态,完善无人便利店、智能零售柜等设施。推进邻近的社区商业设施(大中型超市、菜市场)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商业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周边商业发展基础,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兼顾社交、文化、休闲等功能,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主题街区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合理优化网点,重点对城镇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城乡结合部小区加强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

(二)补齐设施短板。便民生活圈商业建设规模和总量,应与社区的人口规模、住宅总量、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等匹配,支持示范社区开展项目新建和提升改造工作,因地制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不断完善商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按照标准化进行改造,老旧小区应结合现有条件进行改造;支持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箱式移动早餐售卖车、蔬菜直通车等便利设施进社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分类设施,支持智能回收柜进社区,通过积分兑换等方式,引导居民提高分类意识、加快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邮政快递、前置仓等领域延伸,推动“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提升消费便利化、品质化水平。

(三)丰富商业业态。便民生活圈商业应具备日常生活的购物、餐饮、维修、家政、综合服务等基本功能、与居住区的人口结构和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相适应,并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对照必备业态和选择性业态,商业功能可俱全,可有所侧重,优先配齐必备业态,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再生资源回收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前置仓等进社区;因地制宜发展选择性业态,鼓励发展老年餐饮、社区餐饮、运动健身、保健养生、新式书店、教育培训、休闲娱乐、老年康护、幼儿托管等,促进商文旅融合,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四)壮大市场主体。将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餐饮业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中央厨房建设、物流配送等工作相结合,鼓励大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早餐、快餐)等直营连锁,对形象标识、门店管控、设施配置、服务标准、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实行“六统一”,鼓励企业以大带小,在做好自营商超的同时,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及门店资源,为传统夫妻店、杂货铺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商业特许经营方式实现品牌化、规范化发展,鼓励数字化赋能,引导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把大数据应用到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个环节,促进模式创新和市场要素精准配置。推动平台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为社区商户提供营销、信息、流量、数字化工具等免费或让利服务,将实体店作为供应链合作的一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店配宅配融合,加快配置社区团购必备的冷链等设施设备,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益。

(五)保障早餐工程。针对不同社区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推动构建以社区早餐店为主体,以便利店、特色餐饮店、老年配餐中心、箱式移动餐饮售卖车等为补充的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丰富小菜、营养粥、豆制品、奶制品、主食等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吃得营养卫生。

(六)鼓励社会投资。鼓励社会力量在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下参与便民生活圈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各类公益性商业设施的建设,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探索“政府建设、企业运营”、“企业投资、政府补贴”等市场化驱动模式。严格管理商业设施,不得随意改变便民商业设施的用途和性质。加快建设改造一批充分兼顾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生活便利需要的无障碍服务设施,推动老年服务中心做好助餐等老年消费配供,及理疗养生、居家照顾、紧急援助等服务。

(七)规范平台发展。推动平台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为社区商户提供营销、信息、流量、数字化工具等免费或让利服务,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供应链支撑,将实体店作为供应链合作的重要环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店配宅配合。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建立健全社区电商(含社区团购等)领域市场准入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规范和监管,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督促平台企业承担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配置标准化冷库、冷链运输车辆、追溯技术、农药残留检测等设施设备,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社区团购“九不得”规定,维护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八)创新服务能力。增强服务便利,鼓励“一店多能”,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上门服务、租赁等项目,通过跨界经营提高便民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品质,推广专业化托管、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店仓配一体等成熟模式,引导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供给能力。拓展智能体验,鼓励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驱动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直播带货、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优化信息服务,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小程序或APP),整合本地商户资源,接入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功能,提供周边商品和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生活缴费、地理导航及线上发券、线下兑换等免费服务,打造集约式发展生态圈,推动接入智慧城市和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九)引导规范经营。发挥协会行业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行业力量、整合行业资源、开展行业交流、完善行业标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统计。完善管理制度,整合街道、社区、物业、商户等各方力量,强化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通过共建共管加强环境整治和自律规范。引入专业运营商,鼓励整体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规范管理,完善购物、服务、休闲、健身、文化、社交等功能,社区商业的建筑结构应满足商业使用需要,店招、店牌、灯光等设计宜统一规范设置,与社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照顾特殊群体,完善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张贴便民生活圈导视图,鼓励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保留实体店铺面对面人工服务,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提供简便易行、满足老年人基本需要的服务方式,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


(联系人及电话:浦剑 0871-63123376)                      昆明市商务局

2022年6月9日